群眾關切,部長回應。在這里,事事關民情;在這里,件件有回音!
環境保護從何入手?耕地保護如何進行?商事制度改革如何深化?......針對這些熱點民生話題,多位部長明確發聲、作出回應,國務院客戶端一一為你梳理: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
嚴厲查處超標排放車輛
2月17日,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北京市機動車排放管理中心調研時說,要加強機動車監控能力建設,加快構建全國機動車排放大數據管理平臺,嚴厲查處重型柴油車等超標排放車輛,不斷改善大氣環境質量。陳吉寧表示,必須將機動車污染防治擺在環境保護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利用科技手段,加強區域聯動,提升監管水平,努力降低機動車排放污染。
詳細閱讀 >> 環境保護部部長:嚴厲查處超標排放車輛
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
進一步實施 “雙控”行動
就新形勢下的耕地保護工作,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1月24日接受專訪時強調,將進一步實施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逐級落實“十三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總量和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占用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20%的目標任務。通過引導產能過剩行業和“僵尸企業”用地退出、轉產和兼并重組,推廣應用先進節地技術和模式,以考核評價引導、約束地方優化用地結構,為城鎮化、工業化發展提供新動力。
詳細 >> 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專訪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
工信部部長苗圩:
2016年工業和通信業保持平穩運行
2月17日,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針對2016年的工業運行情況,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緩中趨穩、穩中向好、提質增效,工業扭轉了上年生產增速和效益大幅度下滑的局面。除了已有數據之外,苗圩還介紹了其他數據。一是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二是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三是工業產能利用率,四是工業和制造業投資增速。
詳細 >> 工業和信息化部介紹2016年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
工商總局局長張茅: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2月8日至10日,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在四川省調研期間要求,堅持“放管服”協同推進,進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第一,放寬市場準入,降低投資創業制度成本。第二,不斷創新監管方式,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第三,優化服務措施,加大“雙創”支持力度。
詳細 >> 張茅在四川調研時強調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
7點要求推動青少年足球健康發展
2月14日,在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對做好2017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提出7點要求:一是做大分母抓普及。二是做強分子抓競賽。三是師資隊伍抓培訓。四是有序發展抓標準。五是保障條件抓短板。六是開闊眼界抓交流。七是加強管理抓協同。
詳細 >> 教育部部長對做好2017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提出7點要求
證監會主席劉士余:
六“穩”六“進”協調推進資本市場發展監管
2月11日,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2017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表示,2016年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與建設邁出新步伐。特別是深化新三板改革,全年新三板掛牌公司突破1萬家。并且,監管執法能力有了新的提升。2017年,資本市場運行內外環境將更趨復雜,要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改革為引領,以穩定為底線,以發展為主旋律,協調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穩定發展和監管各項工作。
詳細 >> 六“穩”六“進”協調推進資本市場發展監管
衛計委副主任王賀勝:
新政將給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福祉
1月25日,國家衛計委副主任王賀勝在國務院新聞辦吹風會上介紹,新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將給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福祉。具體講有四個方面: 第一,藥品質量將更加安全。第二,藥品價格將更加合理。第三,藥品供應將更加有保障。第四,藥品使用將更加規范。
詳細 >>醫改辦介紹《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
衛計委副主任王培安:
構建生育友好的社會環境
2月16日至17日,國家衛計委副主任王培安在出席2017年全國計劃生育工作會議時強調, 2017年計劃生育工作要以實施好全面兩孩政策、鼓勵按政策生育、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為主線,深化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改革,促進家庭發展和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生計生服務均等化,構建生育友好的社會環境。
詳細 >> 2017年全國計劃生育工作會議在海南召開
民政部副部長顧朝曦:
全面提升全社會抵御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
2月13日至14日,民政部副部長顧朝曦在福建省開展減災救災專題調研中說,各級民政部門要要加大受災群眾困難排查力度,調整完善自然災害生活救助政策,做好自然災害應急救助;要加快災區倒損民房恢復重建,對2016年因遭受特大洪澇災害仍住在臨時安置住所的受災群眾,2017年要全部幫助解決住房問題。
詳細 >> 民政部副部長赴福建開展減災救災專題調研
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
全面落實“保險業姓保、保監會姓監”
2月14日,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全國財產保險監管工作座談會上指出,2016年財產保險監管系統做了大量工作:一是防范化解風險取得新成效。二是財險監管改革實現新突破。三是巨災保險建設邁出新步伐。四是保險扶貧工作形成新局面。五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果。陳文輝強調,深化整頓市場秩序是2017年的重點工作。2017年,要切實把防范化解風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4年前,廣州市兩會上的“萬里審批圖”曾引發社會高度關注。2015年1月,李克強總理在廣東自貿區考察時給“萬里審批圖”打叉,并要求廣東為改革探路。廣州開發區以此為契機,推行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試點,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積極破解這環環相扣的“萬里審批圖”。如今,投資建設項目從立項到驗收完成主流程審批事項最快只需30個工作日。
總理給“萬里審批圖”打叉
4年前,廣州市政協常委曹志偉公布了一張長達4.4米的行政審批“萬里長征圖”,揭示企業投資建設一個項目何其艱難:經過20個委、辦、局,53個處、室、中心、站,100個審批環節,蓋108個章,繳納36項行政收費,最快也需799個審批工作日。
圖片說明:“這些多余的審批項目都該‘打叉’!把它送進歷史。”2015年1月5日,李克強在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指著一張長4米、耗時近800天的投資項目審批流程圖說。得知改革后審批時間縮短為原來的1/5,總理說,“萬里審批圖”制約市場活力,容易滋生腐敗。廣東要繼續先行先試,為“三規合一”等改革探路。
在就任國務院總理后首次全國兩會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就說必須從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入手來轉變政府職能。全國各地圍繞如何提速審批、便利企業積極展開探索與實踐。但是,相比企業注冊一天就能搞定這樣顯著的改革成效,企業投資建設項目的報批周期仍然較長。2015年1月,李克強總理在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考察時給“萬里審批圖”打叉,并要求廣東為改革探路。3月,中央編辦、法制辦發出通知,選取天津市所有區縣、河北、山西、江蘇等8省市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試點,其余省份各選擇2-3個市、縣(市、區)或所屬國家級開發區開展改革試點。隨后,廣州開發區被確定為廣東省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試點改革區之一,并于2016年5月實施改革。
闖關難點:環環相扣的“萬里審批圖”
企業報建項目周期為何需要這么久?改革為何這么難?首先,報批流程涉及的部門多、審批的環節多。一個項目從引入到投產,要經過土地供應、項目立項、規劃許可、施工許可及建設驗收5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審批少則三四個,多則十幾個,涉及部門包括發改、人防、環保、規劃、國土、建設、消防、水務等,住宅項目還涉及教育,商業項目還涉及衛生防疫。其次,審批環節相互交叉、互為影響。如,施工許可證以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環評為前提,某一環節停滯就會導致整個流程延長。行政審批和技術審查相互交織加大了審批難度,如圖紙審查等想一次性通過,基本不可能。建設領域的審查涉及公共利益,公示的環節很多,也難以壓縮。第三,不同部門之間互不共享審批結果。每個部門都有一套自己的流程,每個流程都必須走一遍。“萬里審批圖”作者曹志偉曾稱,同樣的材料,前一個部門審30天通過,后一個部門還要再審30天。廣州開發區行政審批局局長鄭勇表示,有的部門在審查時需要其他部門給出意見或進行協調,“文來文往就要一周”。
圖片說明:上百個不同顏色的小方塊堆積在圖上,標明了一個投資建設項目從立項到驗收的漫長征程。
破解之道:一個部門管審批
廣州開發區為了破解以上難點,一方面,將分散在各審批部門的涉及企業投資、經營領域的行政許可權力,逐步交由行政審批局統一行使,現已納入立項、規劃、建設、環保、市政、綠化、人防、招投標8個領域38個審批事項,覆蓋了從立項到驗收的企業籌建審批全流程。另一方面,分離行政審批與技術審查。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等技術審查的部分,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外包出去,通過招投標委托專業設計院來為政府服務,而且要求對企業先期進行輔導,在方案報上去后限時審查,并給出書面結論。行政審批局以此為基礎審批,最多2個工作日就可完成,這樣企業“吃回票”少了,也限制了經辦官員的自由裁量權。
此外,廣州開發區跳出就單個事項辦理時限不斷壓縮的“碎片化”思路,積極探索并聯、合并、后置、信任審批等方式,“系統式”優化審批流程。比如,在事項比較復雜、環節比較多的規劃報建階段,對小于一定面積的加建、改擴建工程無需辦理修建性詳細規劃審查,對于部分項目允許修規審查與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核發合并辦理。
強化事中事后監管
經過這幾年的改革,中央已經把許多審批事項下放給省,省給市,市給區,層層下放后,最終都集中到了區一級。與此同時,原來的“以審批代替監管”正逐步向弱審批、強監管轉變。事實上,廣州開發區進行的試點工作有兩個:第一個是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第二個才是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試點,二者相互銜接。
在制度保證方面,廣州開發區為了促進相對集中后審批與監管無縫銜接,制定出臺了《區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和事中事后監督管理實施辦法》和《監管清單改革工作指引》,從審管對接、日常檢查、行政處罰等監管各環節做出要求,推動各部門按照統一規范建設標準化監管清單。
在信息系統保障方面,廣州開發區建立了審批監管大數據平臺,多個職能部門間的數據信息可以互通共享、分析應用。比如,行政審批局與原審批部門之間的數據實時推送,將原來分散在商事信息平臺、審批管理系統等19個不同系統內的,關于注冊登記、審批、監管等信息實時共享,避免多頭采集、分散管理。
初步成效:“每一個節點都比預想的快”
與4年前相比,企業投資建設項目需要的主要證件、必經的主要流程并未改變。但依托相對集中行政許可試點,已能夠在法定范圍內將審批時間大幅壓縮。如今,從立項到驗收完成主流程審批事項,最快只需30個工作日。廣州云升天紀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覃銘對現在的速度很滿意,“原來僅僅辦一個施工許可證就要5個月,去年受益于改革,我們從組建團隊到正式施工加起來才半年。”公司今年7月就可投產,原本預計至少要一年半到兩年。廣東凱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助理管于偉稱,“公司在全國有20個項目,全部都在開發區,而廣州的每個節點辦理都比預想的快,整體也是最快的。”由于改革提速,公司至少提前了半年投產,多創造了超過2億元的產值。
投資環境的改善也助力了廣州開發區的招商引資。2016年,全區新引進內資項目6661個,注冊資本307.5億元;全區新增注冊外資項目90個,比2015年同期增長18個,合同利用外資42.15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21.46億美元,在國家級開發區中名列第二。
未來方向:壓縮流程接近極致 改進審批還可發力
現在的30個工作日是否還有壓縮的空間?鄭勇表示,基本已達極致,除非取消審批或者改成備案。改革分四個層級,一是取消審批,這個很難,許多是法定的東西取消不了,即使取消了相應的監管措施要跟得上;二是審批改備案;三是探索諸如先照后證、信任審批、容錯審批、缺項審批等等;四是優化流程。現在大部分做的是這項工作,但要做的事項總在那里,再優化也要半天、一天。
取消審批難不僅因為是“法定”。廣州市法制辦曾考慮過“建筑節能審查”到底有沒有必要作為獨立審批項目存在,提出將這項審查并入到“施工圖審查”里。但有關部門堅決不同意,因為“它背后有一個機構,如果真的取消了,那么這個機構或許連存在的價值都沒有了”。
不過,優化流程方面,還可以從企業角度做些改善,同樣能提高審批速度。廣州歸谷科技園有限公司經理徐淑貞稱,項目報建是系統工程,審批一環扣一環,企業要熟悉業務,及時與部門溝通,提前準備材料,就能縮短時間。(根據馮蕓清稿件摘編)